人妻av

教育教学

人妻av 师生赴北京开展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编辑:秦佳男 发布时间:2025-07-09 10:31 点击:

为引导青年学生走进国防企业、走近总师人物、走入战略前沿,厚植机电青年的家国情怀,人妻av “青衿践悟总师魂,机电报国筑匠心”社会实践队于6月29日至7月3日前往北京开展实地调研。本次活动由人妻av 党委副书记高峻带队,团委书记陈慧、研究生辅导员冯永涛、本科生辅导员冯硕以及11位同学代表共同参与。团队先后走访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研究所、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与企业单位,成立了联合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强化了校企育人合作。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6月30日,实践团队首站来到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开展智能制造专题调研。在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师生们深入生产一线,系统参观了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装配的完整工艺流程。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生产区,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设备的核心技术参数和加工精度控制要点,特别介绍了自主研发的0.001毫米级超精密加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场景。此次调研不仅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我国高端数控机床的先进技术水平,更深刻体会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制造业中的核心价值。

图片

7月1日上午,恰逢建党104周年,实践团队走进北大红楼。在泛黄的《新青年》刊物、李大钊手稿等历史展品前驻足瞻仰,队员们切身感悟到百年前青年们以笔为戈、奔走呐喊的赤诚报国心。走出红楼,队员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传承先辈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图片

  下午,团队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研究所调研。团队首先参观了航天博物馆和航天一院院史馆。通过珍贵的史料和实物展品,同学们系统回顾了新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先辈们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让队员们深受震撼,更加坚定了“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信念,立志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航天事业。随后,人事部介绍了研究所的总体情况,详细讲解了人才培养体系和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航天领域的就业前景,为未来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图片

  7月2日,团队前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中国核工业科技馆,队员们通过珍贵的历史实物、影像资料和详实的讲解,系统了解了我国原子能事业从零起步到自主创新的奋斗历程。从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到"两弹一艇"的辉煌成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扎根戈壁的感人事迹,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内涵。随后,研究院专家与师生开展专题座谈,就核能技术发展前沿、人才培养模式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同学们结合专业背景,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图片

7月3日,实践队赴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开展专业调研活动。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师生们深入参观了飞机客舱产品事业部展厅和发动机/APU大修车间等核心区域。在客舱产品展厅,同学们近距离观摩了最新客舱内饰设计和智能客舱系统等创新成果;在发动机大修车间,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航空发动机的维修流程。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不仅直观了解了航空维修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更深刻认识到严谨的维修标准和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对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性。

图片

实践心得

2024级智能制造类本科生,张世博

此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高端制造业的创新脉络与精神传承。从数控机床的微米级加工到航天发动机的精密装配,从核反应堆的自主设计到飞机维修的严苛标准,我看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历程。前辈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坚守,让我明白智能制造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24级产品设计本科生,马源艺

作为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这次实践彻底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我不再只关注产品的外观造型,而是开始思考设计背后的工程逻辑。工程师反复强调的“可维护性设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操作员对数控界面操作流程的优化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这种认知转变将指引我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用设计创新真正助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发展。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不仅见证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更深刻领悟了“总师育人文化”的时代内涵。校企共建的四个实践基地,为培养新时代机电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调研虽已结束,但“机电报国”的种子已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未来,人妻av 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引导更多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机电人的华彩篇章。